“韦法官,我和被申请人已自行达成一致协议,今天是来撤回再审申请的,非常感谢您不厌其烦,彻底化解我们之间旷日持久的纠纷......”至此,一起诉讼时间跨度近5年、几经周折的房屋租赁纠纷案件,在历经一审、二审、执行、再审,并引发新的诉讼争议之后,在第四师中级人民法院韦红杰法官匠心独具的调解下达成和解,彻底实现了“案结事了”。
层层转租,争议交织
2015年,刘某将自己名下的商业用房租赁给了卢某和马某,二人又将房屋转租给了曾某,曾某在租到房屋后花重金进行了装修,并约定到期后即将装修及附着物无偿交还。不料,房屋所有人刘某在约定租期未满时就收回了房屋,曾某不仅无法得到原本的经营收入,装修所投入的资金也成了新的亏损。于是曾某将与自己签订合同的卢某和马某诉至法庭。此案标的额不大、法律关系不复杂,但是针对装修损失费应当如何计算的问题,双方争论不休,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更棘手的是,在此案二审结束后,卢某和马某也就关联纠纷又提起了新的诉讼申请。
厘清利害,调整预期
在与当事人双方沟通交流后,韦法官“把脉问诊”,厘清了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权利义务的归属,而是争议双方对于细节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差距。本案历经多年多次审理,诉讼之累耗时、费力、花钱、虐心,即使再审申请人得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判决结果,执行时也可能面临各项风险。基于以上原因,韦法官没有急于判断是非对错,而是聚焦于化解矛盾本身,给当事人算起“金钱账”“时间账”“情感账”“心理账”,平复当事人的情绪,消除当事人的对立。在韦法官几番阐明利弊的调解之后,当事人情绪不复开始时那般激动。
情义互融,态度松动
随着深入了解本案的前因后果,韦法官发现对簿公堂的双方当事人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在纠纷发生之前关系很要好。韦法官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化解“疙瘩”的“七寸”吗?于是韦法官组织双方坐下来,和双方打起了“感情牌”。“你们是多年的好友了,也曾把酒言欢,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如稍作退让,这个事情就好解决了,大家也能体面些。”韦法官这样劝解道。在韦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当事人的态度果然有了不小的松动,表示不想再做无谓的争议打“气官司”。此时调解迎来了重大转机。
利益重组,各得其所
在双方情绪有所缓和后,韦法官趁热打铁,综合考虑纠纷事实,想出利益重组的妙招。韦法官兼顾当事人诉争内外的利益,重新评估当事人的需要,重新排列各种利益顺序,想出了一套调解方案:本案中,卢某和马某需要的租赁费用可以与曾某的装修损失费相互抵偿,二者金额差距不大,至于曾某的经营损失费可以拆除部分原本约定留下的装修材料以弥补损失。这个替代方案是当事人在起诉时未曾考虑过的方向,双方只需要做出微小的让步,就可以得到利益的平衡。当事人双方对这份凝结着法官审判经验和智慧的方案都感到十分满意,再审申请人曾某也随即撤回了再审申请。此次和解如多米诺骨牌,此案二审强制执行被一并撤回、相关联案件的一审起诉也得到巧妙化解。
法官手记:调解在本质上注重解决争议,而不是找出对错。化解矛盾纠纷不能一成不变用固有方法去解决,而应从问题症结着手突破。要想办好案,不但要多学习法律知识,还要总结群众工作经验,做到情理法相融合,最重要的是用心、真心和实心。